能源存储
所谓能源存储,主要是指将电能通过一定的技术转化为化学能、势能、动能、电磁能等形态,使转化后能量具有空间上可转移(不依赖电网的传输)或时间上可转移或质量可控制的特点,可以在适当的时间、地点以适合用电需求的方式(功率、电压、交流或直流)释放,为电力系统、用电设施及设备长期或临时供电,如电池储能、飞轮储能、抽水蓄能、压缩空气储能等等。
固态储氢
氢能是目前已知能源中最为清洁的能源,氢气使用过程产物是水,可以真正做到零排放、无污染,被看做是最具应用前景的能源之一,或成为能源使用的终极形式。
目前,氢气的储运主要分为气态、液态和固态3种方式。
气态储氢较为常见,可分为低压和高压两种。高压气态储氢最高气压可达70兆帕,目前我国常见的高压储氢气压也达到35兆帕,这就对压力容器提出了极高要求,目前高压储氢罐采用碳纤维制造,成本极高且要消耗较大的能源进行压缩。氢气在一定的低温下,会以液态形式存在。因此,可以将氢气压缩、冷却实现液态储存。常温、常压下液氢的密度为气态氢的845倍,但低温液态储氢不经济。氢气液化要消耗较大的冷却能量,而且必须使用超低温用的特殊容器,目前仅在储存空间有限的场合使用,如火箭发动机等。
近年来,我国正在加快发展氢能产业,利好政策相继推出,氢能产业得到政策的支撑前景广阔,同时也带动产业链发展。氢能产业链包括制氢、储运、加氢、氢能应用等方面。其中,制氢是基础,储运和加氢是氢能应用的核心保障。
目前,全球氢气储运主要有三种路径:高压气态储氢、低温液态储氢,以及固态储氢(物理吸附和化学氢化物)。高压气态储氢技术、低温液态储氢技术,固态储氢技术及有机物液体储氢技术是国内常见的四种储氢技术。
氢气的高密度安全储存被认为是制约其广泛应用的瓶颈问题,基于储氢材料的固态储氢技术具有体积储氢密度高、储存压力低、释氢纯度高、安全性好、使用寿命长等特点,是氢能燃料电池的理想氢源。随着氢能技术的快速发展,固态储氢技术在燃料电池动力车船、分布式发电和氢能大规模安全存储等方面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。基于储氢合金的固态储氢系统在氢燃料电池公交车、冷链物流车得以应用。
固态储存需要用到储氢材料,目前技术较为成熟的储氢材料主要是金属合金。
储氢合金一般由两部分组成,一部分为吸氢元素或与氢有很强亲和力的元素,它控制着储氢量的多少,是组成储氢合金的关键元素,主要包括钛、镁等;另一部分是吸氢量小或根本不吸氢的元素,常见的有铁、镍等。
【技术指标】
1.储氢系统可逆储氢量—储氢性能-室温/5MPa氢压体积储氢密度:>50kg/m3
2.储氢材料可逆储氢量—储氢性能-室温/3MPa氢压重量储氢密度:>2.0wt%
全国热线:+86 199-5156-1179
运营中心:苏州市高新区科灵路78号
工厂地址:苏州市高新区通安镇真北路88号
储能技术发展伙伴关系
>> 节能低碳,提供可持续发展